芝加哥是美國第三大城,連接美國東岸及西岸的樞紐,而芝加哥摩天大樓的蓬勃發展可要拜1871 年的大火所賜。據說當時是一頭牛踢倒了油燈而引發了芝加哥的大火,天乾物燥加上 wind city 的大風讓這場大火延燒了 2 天,把整個城市燒得精光,而現在看到的就是「浴火重生」之後的芝加哥。
而在大火之前芝加哥這條重要的道路「密西根大道 (Michigan Avenue )」是沿著密西根湖畔而建的。但是大火過後,一大堆燒爛的東西沒地方丟,就通通往湖裡丟去填湖,填出了現在格蘭特公園 (Grant Park) 那一片綠地。
l 小咩介紹格蘭特公園的文章: [2009 Chicago] 格蘭特公園 (Grant Park) 與藝術學院 (Art Institute)
『芝加哥文化中心 (Chicago cultural center)』是建築師 Rutan、Shepley、Coolidge 為芝加哥市民所建造的一個華麗的公共空間,外部是典型的 Revival 式建築,也就是仿古希臘、古羅馬式的建築,這種風格的在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的美國公共建築時常出現。而其內部主要是以古希臘及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設計,大量使用大理石、馬賽克玻璃、珍珠母等高貴建材作為裝飾,整個空間非常的富麗堂皇。
『芝加哥文化中心』也是遊客中心的所在地,裡面旅遊相關資訊、地圖、活動簡章、宣傳DM非常豐富,這兒還可以買到旅客用的 CTA pass 唷(分為 3 天、5天、7天)!!
下圖中左邊頭尖尖的那棟號稱「鉛筆大樓」的就是『保德信第二廣場 (Prudential Plaza Two or Pru Two)』(他的左邊就是『Pru One』,但被樹擋住了!!),建於 1990 年,樓高 64 樓,是芝加哥版的克萊斯勒大樓,「駐芝加哥台北文化經濟辦事處」就位在這棟大樓裡。
Pru Two 旁直直立方的「橡皮擦」就是『Aon Center』,完成於 1973 年,樓高 83 層 (346.3 m),他的高度略比 John Hancock 本體 (343.5 m) 高一些些。
5 月的密西根大道很有春天的氣息,馬路中央的分隔島栽種了滿滿的鬱金香。
密西根大道旁這一整排面對著密西根湖和格蘭特公園的建築都是芝加哥大火後陸續建造的,建於 1882 至 1933 年,這一段路被稱為『Historic Michigan Boulevard District』。這些建築都是由當時有名的建築師所設計,包括 Adler & Sullivan, Louis Sullivan, D. H. Burnham, Holabird & Roche, Marshall & Fox, Henry Ives Cobb, S. S. Beman, and Graham, Anderson, Probst & White 等人。
芝加哥正在爭取 2016 年奧運的主辦權,所以街頭巷尾都掛了奧運的旗幟!!
l 芝加哥 2016 奧運的官方網站:http://www.chicago2016.org/
『Smurfit-Stone Building』完成於 1983 年,他雖沒有顯赫的歷史,但是卻是造就芝加哥美麗天際線及夜景的一大功臣。他的菱形斜面屋頂非常搶眼,晚上點燈後猶如一顆閃閃發亮的鑽石,遇到芝加哥有重要的球賽時還會打上加油的字句!!由於他的外型,有人戲稱他為「鋼筆大樓」!!
『Hard Rock Hotel』是一棟墨綠色的建築,有 40 層樓高。從遠處看可以看見他的外型像是個酒瓶,頂端還有個閃閃發亮的瓶蓋 (在這裡看不出來,貼張網路圖片給大家瞧瞧!!)
(圖片來源:http://chicago-hotels.tripadvisor.com/)
『交響樂中心 (Symphony center)』是芝加哥交響樂團演奏的地方,這棟有著紅色外牆的建築啟用於 20 世紀初期,每年 9 月初到 5 月底會有音樂會表演。
『333 North Michigan Building』是最古老的art deco式建築,也是坐落在密西根大橋四角的重要摩天樓之一(其他包括格瑞里大樓 Wrigley Building、論壇報大樓Tribune Tower 和 London Guarantee Building)。他遵從1927年的建築法規定實施高樓層外牆內縮,由 Holabird & Roche/Holabird & Root 設計,完成於1928年,樓高34層。
留言列表